第十届全国比较管理学术研讨会

于立:试析效率与结构之迷(2018.12.6)

天津财经大学原副董事长、教授、博导
日期:2018-12-19


首先给大家一个概念,我们现实中很多说法,包括企业管理比较管理,往往是属于这种情况,很多情况不是现实中有这种说法,我们经常说理论上讲得通、实践上讲得通,这句话是错的,很多时候现实中有这种案例,但理论上、逻辑上讲不通,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出来的。左边的图,理论实践的关系,有理有据的不要研究,无理无据的胡思乱想,有理无据,叫做实事求是。比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前进了好多好多。

另外一个,我们搞研究和选题,包括我们科学项目论证,包括发表论文,注意直觉和逻辑之间的关系,情理之中、意料之中没意思,再有用、再深奥没意思,不吸引人;意料之外、情理之外,胡闹;研究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大家感觉不是那么个事,但是经过推敲、经过论证发现是符合情理的;意料之中、情理之外,大家都会那么想,都按着那个思路去,你仔细一推敲不是那么回事,这个很有趣这是一个哲学的思考。包括中美贸易战,我提这么一个思路,也有两个凡是,凡是对手赞成的,我们就反对,这个是有问题的,凡是对手反对的,我们就赞成,这是逻辑思维,这里头有这种情况,你对手反对,反对错了,你也跟着就赞成,那你现在叫高级坏,对手赞成错了,本来是错的,他表示赞成,然后我们叫高级黑,这个是很有趣的。

按照比较管理的研究,我们的管理是一个大管理的概念,不是简单的一个管理科学,所有的都叫大管理概念。

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的资助,管理学部就是大管理的概念,和经济学是高度重合的,这是个非常重要的,管理科学和工商管理一处、工商管理二处、工商管理三处,三处又增加了一个经济科学,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东西,包括我们财经类大学所有的学科,几乎都和这个相关。这个概念和国际上通用的经济学的分类高度重合,所以我们说经济学和管理学是不分的,这也是一个大的概念。

结构与效率之迷,我们现在有这么个现象,我们研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缩减,这种情况很多人说第二产业按不变价格计算,效率是上升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价格的原因,所以不要被现实所掩盖,所以你要防止第二产业下滑,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第二产业。按照2018年上半年,我们现在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4%,这个现象本身就是一个谜底,什么谜呢?第三产业超半是坏事,不是好事,虚而不实,第二产业是实体经济,实而不虚;第二产业技术进步速度快于第三产业,国家竞争力靠第二产业。

所以从2012年到2016年,以制造业为准,第二产业价格是下降的,我后边给一个数据,证明这个事不是那么回事,2012年大家看红线下边这个图,红线第三产业开始超过第二产业,变成这样一种形势,但大家一定记住,这个是按变价计算的,不是按不变价计算的,如果按不变价计算,国民经济平减指数,你看下面的图,从2012年到2016年,我们的第二产业平减指数是下降的,就刚才那种说法,第二产业发展的少是由于价格的原因,没有泡沫,第三产业是泡沫,这个本身有很多问题,这是一个现象,怎么去解释它?2016年以后,我们第二产业开始上升了,这时候说法就不一致了,如果刚才的说法对,那现在的说法就错了。2016年以后,国民经济GDP里头通货膨胀的部分,由第二产业贡献成分很高了,2012年到2016年是一个阶段,2016年以后又是一个阶段,所以那个说法不能那样解释。

第一个,不变价格趋势与现价产业结构的矛盾,计算产业结构一般是变价,而不能有不变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按照GDP总量,我们有发展,那个时候要刨除掉通货膨胀的因素,有道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价格平减指数是不一样的,说法刚才那说法不对,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第二产业平减指数一般相当于PPI,第三产业平减指数相当于CPI,工业化过程中,第二产业进步速度快,第三产业慢,按照这个价格调整方向,按你的说法是矛盾的,第二产业应该继续发展,现实中不是那样,有很多制约,也不是那么回事,所以不能按不变价格调整产业结构,这是个非常重要的结论。

第二个,产业利润率与竞争程度的关系,按照产业利润调整,哪个产业利润率高,资源、人才就往这个产业去,然后各个产业利润平均化,国民经济结构是合理的,如果按不变价格计算,然后继续调整产业结构,那越调越乱,这个本身是不对的,这个是一个经济学最基本的道理。结论就是产业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清,第二个是政府与市场的管理没有理清,第三个是产业政策、经营政策没有理清。第三产业是好是坏?是早是晚?我们现在也说不清楚,产业结构没有合理标准,这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地区没标准、国家没标准、动态没标准,不能根据不变价格调整产业结构,这是个核心的概念,按照产业经济学的概念,产业=市场是个公理,如果符合这个公理,你那些说法成立,不符合这个公理,那些结论永远推导不出来,没有这个概念,好多概念都是糊涂的。

所以这个谜背后的公理,产业不等于市场,所以没有竞争、没有价格,慎用不变价研究产业结构问题,因为市场信号失灵。按变价生产率产业标准,造成产能过剩。

所以有关误区1,何为产业转型升级,没有概念。

误区2:何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没有标准,优化一定要有目标函数、约束条件、有调节变量,那一定是个局部的概念,没有全局的而且稳定不变的,地区也是这样、国家也是这样、全球也是这样,是不可能的,只有当各产业边际资本产出率相等的时候,产业结构自动优化,否则就资源错配。

误区3:产业空心化。空心化是基于知识产权的空心化,所以一个国家不要主要从GDP考虑,要恢复到原来的GNP的思想,基于知识产权的产业空心化叫有芯化,有前有后的产业空心化求之不得。

误区4:产业政策与竞争中立。竞争政策有外部中立,内部中立。国有企业走出去,希望外国企业对我国有企业采用竞争中立,但我们从这个上讲,我们一般的概念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误区5:企业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在同一市场里不同企业的竞争叫做企业竞争力,竞争都是同一行业、同一市场内部、不同企业在竞争。国家竞争力大家也经常说,有12项指标,卫生、环境、医疗、创新、市场、完善、制度,这叫国家竞争力的概念,所以按照这个来,这是2017、2018前三的单位,中国排27,台湾在15,香港更高,所以国家竞争力排行不是我们经常说的竞争力的排行。

误区6:《反垄断法》与竞争状况评估。为什么到现在10年没有中国一个例子?就是由于大家一操作起来发展产业不等于市场,你说那概念算不出来,算不出几个指标概括的国家竞争状况,后来大家明白,我不算全国的,我算行业的,但行业的竞争报告评估现在也没有发布一个。

谜底1:要坚持产业等于市场的公理。市场需求曲线一定是和产业的供求曲线是一样的,如果不一致,包括需求函数等等都是不成立的,中国的工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在我们经济体系是重灾户,我们财政、金融等等都是和国际对接,大家共同语言差不多,我们的产业经济基本概念都不通,到现在为止,改革开放40年了,我们产业经济学和工业经济学不对等,所以理解了产业等于市场的公理,才能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企关系,否则是理解不了的。

谜底2: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转化悖论。日本经济学家八田达夫说日本成功的是竞争政策而不是产业政策。阿吉翁、蔡婧在《比较》杂志发表的,研究的中国的数据,研究了政策工具,包括优惠利率、企业补助、关税保护、税收优惠,最后研究得出的结论,中国的产业政策如果要有作用的话,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产业内所有企业普惠,第二个是产业间扶持竞争激烈产业,如果这两个条件具备了,产业政策有效。但我想说的,那个产业政策我们是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所以产业政策无效。如果满足了这两个条件,那个产业政策本身就不是产业政策,是竞争政策。

谜底3:结构扭曲与绩效评价“不相容定理”。在结构扭曲的时候,有的产业是垄断的,有的产业是竞争的,价格不反映基本情况的情况下,包括刚才我们说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变价和不变价格矛盾的时候,你那个行业绩效是失灵的。只有差不多的时候,各产业之间利润率几乎平均化的时候,你算下来的才是合理的、可信的,否则是不可信的,我概括叫结构扭曲、绩效评价不相容定理。

我就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说一下,产业评价,包括结构与效率之间,现实中要解决这个问题,不然影响很多决策,包括知识产权怎么样、虚拟产业怎么样、互联网产业怎么样、服务业产业怎么发展,好多重大决策,理论概念上糊涂,没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也不符合我们中国40年的改革实践。

所以我们比较管理研究会的各位任重道远,谢谢大家!(565net必赢客户端张征根据速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