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学者,今天我想给大家报告一个题目,叫贸易摩擦下中国制造业发展与国企改革,因为时间比较短,所以我就简单谈一谈,当然这个可能和下面各位专家的题目不太一样,其实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题目,我这里是抛出了一些问题,因为这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当然原来说叫贸易战,因为从我们宣传口径上说应该叫贸易摩擦,但其实从学术研究口径上说现在已经是贸易战,因为摩擦的口径是说你还在一个WTO框架下我们去研讨问题,互相有一些措施,但现在很多已经完全脱离了WTO的框架,所以说其实是一个贸易战了,但是因为从我们宣传口径,我们并不想去把它搞成一个贸易战,所以说还是叫贸易摩擦。
那么对这个问题先谈几点基本的想法。第一个就是它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双方的实力的变化,说了两个数据,一个是我们的GDP,中国的GDP占世界的15%,美国的GDP占25%,相当于中国的GDP占了美国的60%多一点,一般的认为,有限的几个规律,当你到了它60%的时候,一般美国人要对你进行打压,大概有这么一个过程。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现在最大,2016年的增加值是三万多亿美元,大概相当于美国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日本之和,从量上面看实力已经非常非常大了,因为这个变化当然有地位变化引起了其他的变化也是正常的。为什么会聚焦到制造、工业?因为本来我们是不研究贸易,但是其实这次它的焦点还是聚焦到了制造业方面,所以一直是我们研究的一个热点。
其实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我们用工业化来衡量的话,应该到了一个后期阶段,注意这个工业化后期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不是后工业化,这是两个概念。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因为我们芯片等等生产不出来,我们就不敢谈工业化,因为现在也有一派观点说你连芯片都生产不出来,还敢谈什么工业化,真正的客观的我认为我们的一批研究者,我们认为现在应该是到了工业化后期,到了后期环境在变,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那么我们的工业化战略也应该有个变化,后面都会涉及到。
那么所谓的制造业的发展有一些问题,刚才提到的量很大,但其实我们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这个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刚才提到了工业化水平,包括我们现在关注最多的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会有一些变化,而产业结构的变化核心在于高端的、核心的创新能力这方面,我们发展是不充分的,而像我们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增加这种低水平的这种是太多了,而且长时间积累的重化工产品短时间很难消除。
甚至我们在工业上强调一个词,叫“工业四基”,这个词其实已经涵盖了我们说的芯片等等这些问题。什么叫工业四基,那就是说你的核心的、基础的部件、关键的基础的原材料、行业共性的技术基础、以及先进的基础的工艺,这些东西我们缺失,都绝大部分依赖于进口,恰恰是制造业的一个最核心的表现。那么这个词既然说在中美贸易战下制造业的发展,其实现在我们还在提高质量,高质量这个词应该说是十九大之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包括后面提到“中国制造2025”,现在大家说美国人提了很多说法,尽量不要提了,可能未来要做一些制造业的高质量规划,马上国家统计局会发布一些高质量的统计指标,因为我们知道经济增长一般有一套固有的统计指标,那么高质量发展怎么来衡量?这个事情很难,当然经济学家说全要素生产率,但这个词都是算出来的,而你10个经济学家能算出11个结果,所以本身不太具有可操作性,一定会有一套指标体系,其实这一年我们一直在研究,统计局可能会公布一套指标体系。但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这个词从我们管理学来讲它是个微观的研究,就是说你可以从管理的角度来谈,它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相关需求要求的程度,满足哪些相关方呢?就是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就这么五大发展里,那么需要把一套指标体系,把这五大发展理念给它描绘出来,当然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沿着这个方向做,当然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在座的学者将来研究的方向。
那么就是说我们现在能应对的指导方针仍然是高质量发展,因为现在我们制度变量有一个变化,有外界环境变化,像中美贸易摩擦影响,WTO规则这种制度的变化,但是中国能做的还是高质量发展。那么这个所谓的制造业,其基础其实还是我们说的技术,当然这一次马上对会有有关技术方面的协议,当然从本质来说,核心的技术转让等等,核心的问题还是中国制造2025,但中国制造2025其实我是一直在参与这个过程,但其实我认为这个本身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当然有一些小的问题,比如说在蓝皮书中,在技术路线图里会有一个所谓的我们的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这个提得比较响,国外人就很有意见,尤其说到2020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80%,当然这个概念我们认为也是错的,为什么呢?因为市场占有率从来都是竞争的结果,不是你规划的结果,你怎么可以在技术路线图里写上这么一点呢?所以不光是美国有意见,包括欧盟等等很多商会都有意见,认为说你要达到你自主品牌的上架率80%,是不是意味着你要竞争不过会把我们赶出去?所以说这里面确实是有问题,当然不写这个我们中国也很难做事情,因为要考核,你要有一个标准、有一个目标,所以你一定要写,但其实是达不到的。
当然他们指责的很多,包括我们的补贴、技术转让,包括一些所谓的技术,包括我们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其实从动态来看,我们这些年其实这些方面我们在完善,只是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从长远来看,我觉得现在来说我们由于这个大的背景,应该我们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会比较大,尤其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下行压力会很大,美国人把这个看得非常有信念,包括你看出来现在的谈判策略,应该说总体美国人还是占主导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应该说也并不是一个什么坏事情,关键是看你怎么做。
沿着这个思路其实我们现在想几个问题,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制造业怎么发展?第一个考虑就是怎么能够进一步对外开放,我们必须进一步对外开放,当然不仅仅取决于全国,中央的改革开放的态度,因为18号要开会以后,也是对外的一个宣誓。因为从制造业本身来看,它现在是一个全球价值链的分工,这个分工你基本上很难改变,而且我们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其实恰恰得益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和美国这种贸易摩擦,我们怎么进一步开放?
其实从国内角度来说,无非进一步要搞一个我们叫做稳定、公平、透明、法制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其实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客观地说,确实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而且我们还要走出去,走出去我们从制造、研发各个环节都应该主动融入全球化,客观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些问题,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第一点,我们的供应链,因为现在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以后,美国人很多智库都在纷纷研究,如果脱离了中国的红色供应链以后,他们的制造业会怎么样?因为我们知道,中国三万亿的增加值,其实产品已经供应到世界各地,对美国影响也非常大,所以现在有一些,包括像我们原材料,像美国这种企业研究所就说怎么能够脱离了中国的矿产,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做这方面智库的研究,因为美国人的矿还是很多的,他们只是不开采,所以他们现在在整改他们的许可证制度,去开采新的矿。但是反过来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希望离开美国这种背景,我们希望整个全球融在一起,但是即使你希望,如果有了中美贸易摩擦这种变量,那么接下来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是什么样?首先是梳理整个供应链现状,然后标注一些关键点,然后接下来想一想有没有一些替代的可能,我觉得我们搞管理的,无论从产业层面、从区域层面、还是从企业层面,现在很多企业在调,都值得研究这一点,供应链怎么调整。
第二点,技术创新。我们一直在提一个词,就是我们要完善技术创新生态,但是现在的一个问题,我们这些年其实颠覆性创新、研发性创新基本都来自于美国,这个你客观的要承认,但是如果说美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强制、限制你各种方面的技术的获取,那么这有个问题,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技术创新技术生态又该怎么调整?这都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们这么多年,我们承认不承认也是40年发展,基本创新源来自于美国,当然世界各地都有,当然主流还是来自于美国,那么这个背景下如果受了影响,感觉到成本很高的时候,那么我们是不是需要有一些新的创新生态构建的想法?所以说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第二点,就是刚才提到的制造业强国这个规划怎么办?这个规划现在也提了很多,美国人对它指责很多,后来我们宣传的口现在基本上不要说,我们可以说中国制造2025,宣传口说不许提中国制造2025,但是你可以提制造强国战略,但其实是一样的。但即使不让提,美国人更新版的调查报告就说了,中国人现在只是说不提中国制造2025了,还是在做,你一个变化人家都很清楚,其实这只是一个宣传口径的问题,关键我们要从制造业发展来说,怎么去进一步推进。其实刚才我提到了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也有一些问题,像刚才我提到一个观点,除了这个技术路线图以外,还有一个,我们规划了10大领域,我个人认为太全面了,为什么不能说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到2050年,在全部所有的制造业领域全面成为世界第一?这就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去管理的核心能力去分析的话,每个国家在制造业也是有核心能力的,美国的核心能力在哪里?核心创新力、原材料、基础的使用技术,德国人是在系统的设备,包括核心的零件,日本人在系统的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优化,所以说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根植于你的文化。
那么中国要寻求的是制造业的核心能力,但现在我们规模比较大,庞大的市场,我们有重大的产品构架能力,但是你不可能10大领域全面超越,当然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既然不能全面超越,那么在这个关键时点培养你的核心能力,我们的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应该是四个方面:一个是科技成果转让,这个现在大家诟病了很多了;第二点就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创新中的生态位是很低的,就如同我们说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我认为民营企业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贡献颠覆性创新,你可以想一想颠覆性创新往往来自于中小企业,因为国有大企业一定是技术路径比较明确,大量的投入去跟进,因为颠覆性创新是有10万家的企业在创新,也可能99999家都死掉了,只有一家企业生存了,国有企业是承担不了这种风险的,所以说中小企业的生态位很重要;还有一个就是说的技术工人,工匠精神等等这些也非常关键,这些年老员工都不愿意到工厂,不愿意做工程师,这也是个问题;最后一点,关键是搞智能制造,制造业的升级的方向,但智能制造也好,关键是搞一些核心工厂,所以说一定是各种技术在工厂层面系统地集成,你没有这个平台,只是说研发归研发、开会归开会,必须在工程层面有一个集成。
我们一般谈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从理论上几大方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因为智能化是需要创新的,创新度很大,但是服务化或者服务型制造是一个产业的融合,这个取决于我们制度推进,取决于我们企业并不需要很深的长期的技术积累,当然我们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所以说服务性制造我个人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是我们制造企业升级的一个方向,包括服务性制造我认为对中国的现代比智能制造更具有现实性,你现在想改善制造业的效率,也许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是一个更好的途径,所以我认为制造业应该是往这几个方向发展。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制造业谈品质革命,品质革命很关键,因为中国人说美国人担心中国人,其实我觉得没必要,因为我们连最基础的质量问题都没解决,何况你还担心他去超越你?到现在我们的质量不合格品率还是10%左右,因为真正作为一个成熟的工业化国家,产品的基本合格率还是很高的,目前我们的合格率是90%多,但其实一般的要达到99%以上才对,这里面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做。
最后一点,国企改革。只想谈一点,刚才高经理也提到了,一个叫竞争中立,一个叫所有制中性,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特别深入研究。在座的可能很多都是搞国企改革的,我们也一直在做。因为国企改革其实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文件也写得很清楚了,但这5年推进的力度很难很难。但是接下来由于中美贸易摩擦这个外部的推动力,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个人认为是要接受按照竞争中立的原则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这个会形成一个整个的共识。这个共识如果一旦形成,那么接下来很多改革都要重新做,因为当你去深入挖掘、理解竞争中立的原则时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文章可以做,包括我们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我们整个的运行。当然所谓的国资委提出的所有制中性,其实他理解的是另一个层面,但竞争中性是什么?国资委又干什么?其实他强调的是当我们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时候,现在国企走出去的时候,不被歧视。所以国资委提的所有制中性,他说你们不要歧视国有企业,它是两个方面,他也是强调重视国有企业,这个概念不会长期存在,还是以竞争中立的原则来推进国企改革。
在座的大家很多都是搞国企改革的,我相信这个是我们大家未来很重要的大的方向,包括国外也这么认识,其实这个对我们的约束很大,美国人对我们是什么样的要求。
由于时间问题就不展开了,只是想给各位学者、各位专家提一点,我们未来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应该有的一个研究方向,谈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565net必赢客户端张征根据速录整理)